Wendy' s

想念你的风景,是最美丽的歌。

主人公意识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朋友说觉得穿什么衣服对自己很重要。

其实我也是。

有时我在家一个人待着消磨时间的时候很喜欢穿得稍微“隆重”一点。

比如昨天下午在北京的家里看书,穿了那条红色渐变长裙。照理说在家里应该穿得舒适而随意,我却喜欢在没人看见的时候穿得稍微不那么随便一点,好像小时候父母出门不在家,才能悄悄打扮自己的那种隐秘而嚣张的快感。

看书或者做其他事,不经意的时候望向镜子中的自己一眼。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看书看久了,看到正在看的小说里,Madeline问Jane要喝咖啡还是茶,突然很想给自己泡杯茶喝。于是提着有点长的裙摆噔噔噔地跑上楼梯,去楼上的房间衣柜里拿一盒爸爸之前在我寒假结束回芝加哥的时候给我带的绿茶。

黄色的铁盒用指甲敲击的声音很好听。盒子上写着茶的名字,叫金山时雨,我很喜欢。香气和味道也很好。

提着裙子奔跑着上楼的时候听着阶梯吱呀作响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艺伎回忆录》的最后,童年的小百合在长长的回廊上飞快地小步奔跑的场景。

然后便不自觉地嘲笑一下自己这毫无由来的主人公意识。实在是太幼稚了。

可人要是不能当自己人生的主人公,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我大概永远会记得有一个人温柔地看着我,对我说,觉得你很像村上春树的小说里的女主角。

我问原因,对方也不说是什么。但我听得很开心。

如果不能做所有人的主人公,好像做一个人的女主角也不错。


社会学里学到过一个理论,大概是说生活就像一场舞台,每个人都是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演员,所有的行为都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有固定的台本、台词、情节,在不同的场景变换下需要更换不同的戏路,但归根到底总是表演性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整个人仿佛被什么击中了一样。觉得终于找到了我从小到大都有的这种感觉的解释。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在表演,为了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为了得到同学的关注。时间长了,表演转化成了性格,也分不清到底是表演还是性格了。


很喜欢蒋方舟对于世故和天真的解释。之前也看过类似的理论。概括来说就是,世故与天真,成熟与单纯并不矛盾,只是往往出现在人的不同阶段。 真正成熟的人可能反而会显得单纯,因为知道单纯有多可贵,因为成熟到在经历过一切之后终于形成了一种面对任何事都能保持单纯的态度。

所以我有时候分不清自己的天真到底是成熟的表现,还是只是单纯的讨好。

狮子座的自尊心太强了,被人忽视就忿忿不平,被人注意就洋洋自得,总是被人说自信,但大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骨子里就自卑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跳舞,喜欢舞台上受人瞩目光鲜亮丽的那种感觉,它让我心跳加速。

平日里别人说你好看,其实只是随口一说的客套话。因为年轻,所以所有人自动认为年轻女生=好看。只有在舞台上,连你自己都知道你是真的好看。闪闪发光的那种好看。

大概小时候所有人都有主人公意识,随着渐渐长大,见了世面,跌了跟头,就接受了自己是普通人的现实。

最近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时候,走在1号线和14号线中途的那段路上,也终于体会到了那种仿佛随时要被人流淹没的不安。


这个暑假顺利按计划在北京找到了实习,公司还是在纽约的那家,不过做的客户是不同类型的,因此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同组里实习的其他人也很可爱,相处得都很轻松愉快。

和丁女士交流,一致同意这些日子完全是理想中的生活了。除了工资太少之外。


我还是很喜欢北京,像三年前一样,毫无理由地喜欢,充满理由地喜欢。如果一个城市到处都是我的回忆,到处都是我留下的足迹,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厚着脸皮说这是我的城市了呢。

在北京。在纽约。在我握得住和握不住的一切可能中。


昨天在和同学讨论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我说觉得自己以后会成为唐晶,虽然没她那么有钱。但三十七岁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拼尽全力让自己生活得体面,宁愿被伤害也不愿意自私,宁愿活得疲惫不堪也不愿意丢了自尊,倒是很像我能预想到的未来的自己。

如果不能做别人的女主角,那么就做自己的。

而在北京地铁站的人群中能够因为心里有一个人而觉得安心,只是我自私而固执的小小心愿。




评论
热度(8)
© Wendy' s | Powered by LOFTER